您的位置:首页 > 风机 > 通风机

广州发展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m6米乐在线登录app    发布时间:2024-04-11 03:06:52
商品详情

  2023年,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应对国际能源格局剧烈变化、大宗能源价格震荡波动等多重挑战,牢牢把握高水平发展第一个任务,各业务板块齐头并进,在“量”上实现业务全面增长,在“质”上实现经营全面盈利,关键指标全面增长并创历史新高。

  增加69%,绿色低碳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6%。夯实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基础。在《财富》中国500强企业中跃升14名,排第313位;

  公司围绕“电”这个基本盘,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各业务板块广联动、大协同、深融合,实现了1+1>

  2的效果,为公司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提供稳定保障。2023年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项目竣工投产,燃气一体化产业链慢慢地加强;珠江LNG电厂二期项目实现双机投产,进一步为煤气电联营蓄能增势。深化煤电协同联动,电力业务与能源物流业务统筹推进,积极应对煤炭市场波动,在资源衔接、长协兑现、用煤结构调整等方面加强沟通,有效提升长协煤比例。深化气电协同联动,燃气业务与电力业务合力共进,在项目建设、气源组织、气量消纳、燃气发电等方面优势互补,合力争取优质中长期气源。深化新旧动能协同联动,新能源业务与电力业务、燃气业务、储能业务等齐心协力,在绿电交易、设备采购、储能布局、项目建设等方面协作共赢,积极整合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禀赋优势,携手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化产融协同联动,财务公司提高资金集聚效应,优化公司融资结构,大大降低融资成本;融资租赁公司围绕公司产业链上下游开展业务,助推新能源项目投资并购,减少相关成本;低碳产业基金全面运作,新能源项目开发渠道进一步拓宽。

  公司充分的发挥广州市新能源产业链综合能源分链“链主”头雁势能,积极融入区域发展的策略,牵引撬动国资系统产业共建,共筑稳定、安全、互利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推动产业互融,推动构建广州市国资系统新能源产业联盟,与市属国企共同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合力打造高效协同的新能源供应链体系。深化资源共享,打造政企、国企合作新典范,与福建、贵州等地政府达成合作共识;与天津西青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规划建设的750MW风电项目取得核准批复;与甘肃电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助力城乡共进。紧密结合省市“百千万工程”,促进风电、光伏产业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以“新能源+”特色优势反哺地方经济,倾力打造廉江、花都等样板工程。推动梅州新铺“光伏小镇”并网发电,实现新能源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双丰收”。

  公司坚持深耕华南、优拓全国,全力推动新能源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厚植绿色发展的底色底蕴。新能源公司业务版图提速扩张,在山西、江苏、甘肃、新疆等地实现项目零的突破。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160万千瓦,产业体系加速优化升级,新能源可控发电装机容量突破400万千瓦,绿色低碳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6%,较“十三五”末增加29个百分点,为建立新型能源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电力集团充分的发挥发售电一体化优势,持续强化技术监督、设备检修、节能降耗等措施,有效提升机组运行经济性,属下煤电厂全面盈利。优化经营销售的策略,提升电力交易盈利水平,推动中长期交易与现货市场有效衔接,售电均价优于全省中等水准。探索建立供热价格联动机制,增加供热收入。拓宽碳配额采购渠道,显著节约碳排

  放履约成本。绿电、绿证及调频市场共同发力,实现增收创收。报告期内,合并口径火力发电企业完成发电量189.58亿千瓦时,上网电量178.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0%和13.34%。

  能源物流集团面对煤价下行压力,巩固拓展市场占有率,多措并举保持稳定盈利,报告期内完成煤炭销售量4,110.61万吨,同比增长12.77%。深耕国内市场,大力开发大中型电厂等计算机显示终端,华南、华北、西南市场刷新历史销售记录。强化储销渠道建设,拓建华东、西南等多个中转基地,开辟日照港600017)场地交货业务。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首次开拓柬埔寨、越南市场,国际煤炭贸易平台——发展国际公司正式运作,国际煤炭经营量首次跨越千万吨级,同比增长89%。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危化品供应链的“五个中心”,实现危化品租赁量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

  城镇燃气业务做优做强,贸易批发业务再攀新高。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建成投产,为公司优化气源结构,提升气源成本控制能力再添新力,终端价格顺价机制逐步完善。

  “广燃优选”效益空间,燃气保险及燃气具销售总额再创新高。报告期内完成天然气供气量5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1%。

  新能源产业规模加速壮大,利润稳定增长;公司全力以赴拓市场、抢资源,全年新增并网装机规模163万千瓦。业务开发再上新台阶,首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基地落地华北区域。精益运维强化实施,5个风电场、3个光伏电站获评5A级,设备利用率稳居行业前列。深入挖掘绿色需求,完成广东省绿电交易4.7亿千瓦时。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充电骨干网络,新增投运充电站47座,已投产规模约51MW,平台用户数量从年初8万人大幅度增长至23万人。报告期内新能源发电量46.85亿千瓦时,售电量45.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59%和38.61%。

  财务公司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加大信贷投放,日均存贷比达到74.5%。下调贷款利率,创新保函品种,以绿色金融赋能公司业务发展。融资租赁公司围绕能源主业和转型升级战略方向,配合新能源高水平发展开展业务,内部业务新增投放金额超过1亿元。瞄准新能源赛道,探索优质项目机遇,稳妥开拓外部业务。低碳产业基金年内完成备案,首批62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决策。

  公司持续强化战略思维,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一批重点项目落子有声、布局有序,燃气全产业链和气电联营产业链双链增强,全年完成投资86.26亿元,同比增长9.31%,以有效投资带动产业优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13个市“攻城拔寨”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超额完成投资任务。

  公司坚守“扎根广州、深耕华南、优拓全国、走向海外”的战略布局,不断开拓新市场、培育新业务、延伸新业态,实现业务不断壮大、市场持续扩张。煤炭贸易开拓柬埔寨、越南、韩国、印度等11个国家海外煤炭销售市场,转口贸易量166万吨,同比增长33%;燃气业务拓展燃气大用户,实现异地销售1.5亿立方米;新能源业务版图提速扩张,遍布全国15个省市。

  公司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资源要素集约化、创新力量规模化,形成价值创造和价值增长新动能。推动研究院实体化运作,瞄准新能源、数字化、可燃冰、氢能、储能等主导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开展关键核心研发技术,为公司产业转型升级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高水平创新平台能级,参与组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州碳达峰碳中和产业联盟”,全面构建多方协同攻关新模式。打造高水平产业创新集群,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1家,拥有创新型中小企业14家、有效专利750余项,创新能效全方面提升。科学技术创新硕果累累,“从化明珠工业园多元用户互动多能协同示范工程”获评2023年度十大“能源数字化示范工程”,南沙电力公司科技成果获评“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动,以高质量对标强化“两个能力”建设。坚持以课题管理为抓手,推动课题研究与转型升级、精益管理、改革创新、协同发展等重点工作深层次地融合。深化“双增双降”“合理化建议6000”专项工作,加大“两金”管控力度。强化风险管控,加强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强化数智驱动,“数字化安全生产管理平台”系统全面上线,全方面提升数字化科学决策水平。构筑“智汇高地”,不断深化人才强企,建立人才多元培养体系。强化品牌建

  设,搭建多层次沟通“桥梁”,业绩说明会常态化畅通价值“速递”,获颁“上市公司2022年报业绩说明会优秀实践奖”“2023公司治理最佳实践案例奖”。

  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增速同比回升3.1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5.7亿千瓦,同比增长23.6%,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53.9%,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36.0%,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3,592小时,同比降低101小时。

  2023年,全国煤炭消费量约31.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6%,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5.3%。全年煤炭市场供需相对宽松,社会库存攀升,煤炭价格明显下行,但仍处相对中高位运行。动力煤价格先跌后涨,秦皇岛港动力煤全年均价965元/吨,较2022年下降304元,同比下跌24.0%。

  2023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94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6%。天然气消费以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为主,占比合计76.5%,增长大多数来源于交通、公共服务和发电用气,工业用气不及预期。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29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8%,增速较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进口天然气11,997万吨,同比增长9.9%,主要受国际LNG价格大大回落及国内需求恢复影响。2023年,国内LNG市场行情报价呈“V”字型走势。国内LNG工厂成交均价约4,939元/吨,同比下跌1,765元/吨,下跌幅度达26.3%。

  2023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7,566万千瓦,同比增长96.0%。截至2023年底,风电累计装机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2023年,风电利用小时数2,225小时,同比增加7小时;风电利用率为97.3%,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2023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21,602万千瓦,同比增长144.9%。截至2023年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2023年,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1,286小时,同比减少54小时;光伏利用率为98.0%,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公司从事绿色低碳综合智慧能源、节能、环保、能源金融等业务投资开发和经营,是广东省重要的综合能源企业之一,为广大新老客户提供电力、煤炭、天然气、蒸汽、成品油等能源产品,同时提供天然气、煤炭和油品装卸、运输和储存服务,金融业务主要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实现产融结合。公司深耕华南,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业务拓展到国内23个省市,外延至11个国家地区,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不断追求创新突破。

  公司以构建“大产业链”的思路,推动产能互融、多能互补、煤气电联动,建设能源产业支撑保障基地,形成产、购、销、储、运、用的综合能源产业链。公司火力发电厂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电力负荷中心,是华南地区大型发电企业之一,2023年珠江LNG电厂二期项目、明珠能源站项目建成投产,旺隆气电替代项目开工建设;风力及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已覆盖全国15个省市,首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已在华北区域落地。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火力发电可控装机容量为530.25万千瓦,风力及光伏发电可控装机规模为400.54万千瓦。全资子公司燃气集团是广州市城市燃气高压管网建设和天然气购销唯一主体,拥有基本覆盖广州市全区域的高、中压管网,统筹全市高压管网建设和上游气源购销,2023年建成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项目,燃气全产业链全面贯通,资源掌控能力逐步提升;控股子公司珠电燃料公司是广东省最大的市场煤供应商之一,在珠三角地区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第一,已形成全国性营销网络,建立海外资源与销售经营渠道;控股子公司发展碧辟企业具有67万立方米大型油库及配套8万吨级石油化学工业专业码头,是华南地区油品仓储行业的标杆和典范,成为华南地区甲醇集散中心,是海关高级认证企业、郑州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油库;广州市危险物品卸载(仓储)南沙基地运营步入正轨。

  生产运营:公司电力、蒸汽主要通过所属火力发电机组、风力和光伏发电设备生产。

  采购模式:公司天然气、煤炭和成品油等通过外部采购,与国内外知名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效控制采购成本。

  销售模式:公司电力主要是通过电网公司销售给最终用户,积极地推进发售电一体运营模式;天然气、煤炭、成品油、蒸汽等通过自有管网、销售平台及运输、批发、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等销售给最终用户,销售范围不断拓展。

  产融结合:公司经营业绩稳步提升,融资渠道丰富。充分的发挥财务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专业的金融服务优势,绿色低碳产业基金加快产业布局,围绕主业实现“产融”紧密结合,促进公司资源整合和产业协同发展,为公司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

  1.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和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公司已形成电力、能源物流、燃气、新能源、能源金融等业务协同发展的能源产业体系,积极打造煤电联营产业链、气电联营产业链、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联营产业链,以构造“大产业链”的思路,推动多能互补、煤气电联营,形成局部最优、整体最佳的发展策略。

  2.燃气产业链持续完善。全资子公司燃气集团是广州市城市燃气高压管网建设和管道燃气购销的唯一主体,已基本建立涵盖上游气源、LNG接收站、燃气管网、城市燃气、燃气电厂用户等燃气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积极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的智慧燃气管理体系。

  3.煤炭产业链优化升级。全资子公司能源物流集团深耕华南地区多年,是广东省最大的煤炭储备基地之一,属下珠电燃料公司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纵向一体化煤炭经营企业,被纳入首批国家电煤重点保供贸易企业名单,业务遍布全国18个省市,销售市场覆盖国内主要经济发达地区及海外地区,具有优秀的资源组织能力、丰富的市场渠道和扎实的信用管理经验。

  4.构建特色新能源生态圈。全资子公司新能源公司深耕华南、优拓全国,大力开拓西南、华中、华北、西北等区域,实行规模化、区域化发展,首个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已建成。在智能运维、系统集成、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新能源+”新业态发展自成特色,拓展价值链延伸。作为新能源“链主”企业,构建市国资产业联盟,深化与产业链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项目储备丰富,依托公司能源金融的协同优势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和并购,加速实现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

  5.良好的资金保障能力及不断深化的产融协同体系。公司生产经营稳健,多年保持稳定的AAA主体信用评级,2023年保持穆迪A3国际信用评级展望稳定,融资能力强且融资渠道多元化。发挥财务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的功能优势,提高资金集聚效应,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纵深推进产业+金融模式,促进公司资源整合和产业协同发展,为公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财务支持和金融服务。

  6.科学技术创新蓄势赋能。广州发展研究院实体化运作,整合优化创新资源。与多家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已建成7家省级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和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研发机构,1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9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着力推进可燃冰、氢能等重点课题研究和成果转化,持续布局战略新兴起的产业,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夯实“换道领跑”的潜力基础,着力打造新兴技术策源地和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新引擎。

  7.良好的区位优势及战略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能力强,能源保障要求高,为公司产业体系持续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空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南沙方案等国家重大战略,为企业来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为公司依托区位优势,着力打造绿色低碳能源基地提供有利条件。

  2023年,公司营业总收入467.97亿元,营业总成本443.89亿元,实现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净利润16.38亿元。

  全球能源发展环境发生深刻转变,四期叠加(即国际格局动荡变革期、极端气候灾害频发期、能源行业低碳转型期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爆发期)将使能源安全事件多发频发,风险更趋复杂难料。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内部经济发展新态势以及“双碳”目标能源转型进程,需要以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和经济发展为前提,协同推进能源安全、经济稳步的增长和气候行动多重目标。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达到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加快推进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协同互补、融合发展。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1)加大新型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西南水电基地以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2)强化能源安全保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网间电力互济能力,增强油气供应能力,完善原油和成品油长输管网体系建设,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和互联互通。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机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面向国家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推动能源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做强做优做大绿色能源产业,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州市提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实现国有资源优化配置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公司围绕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绿色低碳综合智慧能源公司集团的战略目标,明确“两大定位”:打造绿色低碳综合智慧能源产业链,成为保障国民经济与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提升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成为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重要平台。推动“三个转变”:推动产业布局从清洁能源为主向绿色低碳综合智慧能源为主转变;推动发展模式从产业运营型为主向产业和资本联合互动型转变;推动业务模式从生产、贸易型为主向生产、贸易、创新和综合服务复合型转变。强化“四大功能”: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功能,成为能源新基建的重要主体;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功能,成为拉动国资增长的强劲引擎;突出新兴起的产业培育功能,成为发展新兴能源产业的主力军;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功能,成为国资国企改革的先行典范。实施绿色低碳、科学技术创新、智慧能源、走出去和人才强企“五大发展的策略”。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公司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绿色低碳综合智慧能源体系建设,抓协同、促改革、保安全、谋发展,着力优化产业生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内部协同提质增效。坚持以“十四五”规划为引领,深化产业协同融合,推动多元业务联动,放大1+1>

  2聚能效应,进一步健全煤电联营产业链、气电联营产业链、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联营产业链,促进资源优化利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整体竞争优势、价值创造能力、抗风险能力,筑牢高水平发展“硬支撑”。

  跨链融合赋能发展。围绕广州市“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重大战略部署,更好地发挥广州市新能源产业链综合能源分链“链主”企业作用,以产业为支点撬动省市“百千万工程”,主动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助推新能源、综合能源、储能、氢能等产业集群建设。把握《南沙方案》政策机遇,借力南沙发展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发挥“产业链+资本链”引领带动作用,以低碳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凝聚多方合力赋能绿色发展。

  贯彻对标对表,树立价值理念;分层分类,提高全系统价值创造能力;提升效益效率,把握价值创造关键环节和重点指标。强化课题管理,以挑战性目标为导向,将课题管理与重点专项工作深层次地融合,着力激发岗位价值创造。深化“双增双降”“合理化建议6000”,强化“两金”压降,提升物资管理水平。

  电力业务充分的发挥发售电一体化优势,科学部署发电计划和优化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策略。加强精益运维,强化煤电协同联动,落实稳定的燃料资源。积极布局天然气发电、综合能源及新能源领域。能源物流业务增强煤炭资源获取和掌控能力,提升竞争优势。增强上下游业务伙伴合作粘性,深挖海外业务发展空间,扩大市场占有率。优化油品仓储业务经营品种,提高租赁水平。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危化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中心。燃气业务优化气源结构,合理的安排采购计划,挖掘增值空间。积极拓展异地市场,加快与周边城市燃气管网相互连通。扩大国际“朋友圈”,拓展海外天然气市场。加快智慧燃气建设,做优增值服务。新能源业务创新发展模式,扩大产业规模。携手资源大省、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共拓优质资源,统筹提升“新能源+”增值业务,实现多链融合、互利共赢。紧抓绿电交易试点契机,加强绿色资产管理。能源金融业务发挥金融服务功能,加强司库、智库管理,提高产融效益。依托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大大降低融资成本。围绕集团产业链上下游,稳步开拓融资租赁业务。

  积极拓展本地能源设施,加快建设电力供应保障基地、煤炭储运基地、油品仓储基地、天然气调峰储气设施等能源基础设施,为高水平发展增添强劲动能。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强化项目运营管理上的水准。加大新能源项目开发力度,优拓全国、布局国际,加快实现新能源项目规模化发展。

  科技创新“蓄势赋能”。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快速推进广州发展研究院公司业务开展。谋划布局重大科学技术项目,重点推进综合智慧能源、氢能、储能、可燃冰、数字化等技术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新兴起的产业集聚动能。坚持资源优势与产业培育融合发展,拓宽产业新布局,开辟发展新路径,谋划培育新业态。探索氢能领域,拓展新型储能业务,聚焦储能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快速推进智慧能源、数字化电厂和综合能源服务。

  从国际看,受俄乌冲突、欧美通胀及激进加息等因素影响,资源要素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国内经济发展形势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我们国家的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举措的落地实施,有力带动国内经济回稳向好。大宗能源商品的价值保持高位波动,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公司生产经营面临挑战。

  德勤:提高内容质量、驱动竞争优势和扩展员工专业相关知识是部署生成式AI的最常见原因

  已有96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7.07亿股,占流通A股77.53%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7.01元。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限售解禁:解禁792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23%,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792.1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23%,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上一篇:2016-2022年中国燃气发电机组行业市场现状与行业前景调研分析报告

下一篇:湖北秭归:雪后风机